中文 / English

抗病毒药物总结

本文由YGNF原创在“有机合成”公众号发表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有:流行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慢性感性:乙型肝炎、艾滋病(AIDS潜伏感染:疱疹性角膜炎、性病疱疹病毒。

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将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 穿入和脱壳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2.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3. 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非核苷类:依法韦仑、奈韦拉平4.蛋白质抑制剂:沙奎那韦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6.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
以上内容:转自百度百科
    亚利桑那大学的Jón T. Njarðarson课题组对2012年以前的FDA批准的抗病毒药物进行了总结。


Created by the Njardarson Group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Edon Vitaku, Elizabeth A. Ilardi, Daniel J. Mack, Monica A. Fallon, Erik B. Gerlach, Miyante Y. Newton, Angela N. Yazzie, Jón T. Njarðarson

 

“有机合成”公众号后台回复 “药物海报” 获取完整版药物结构海报链接(包括各类疾病相关药物总结海报)。



Back

Subscribe to the latest industry news